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常州资圣禅院兴造记 宋 · 孙觌
 出处:全宋文卷三四八一、《鸿庆居士文集》卷二二
宣和六年,吾州夏旱,州将率寮吏奉牲玉,遍走群祀,不见答。
适有比丘尼悟空师法坚,自钱塘至,曰:「吾能为公等致雨」。
即日诣城东资圣寺佛殿,阖扉趺坐,昼不食,夜不寝,凡三日,而澍雨沛然。
州人惊异请留,师曰:「吾奉诏住临平之明因院,不可辄去。
有清智大师普璿者嗣吾法,可召而至也」。
于是州将饬僧尼治舟楫,具书币,卜日以请。
资圣寺者,按《图经》,实唐咸通中所营,距今二百馀年,颓垣败屋,旁穿上漏。
数尼舍其中,以刺绣织纴为衣食业。
普璿既至,始改号资圣禅院
故时诸尼分庖割席,别居异处,女工妇事各自为家,自是一切罢去。
稍募众力,斥舍旁地寻丈,积累三倍于旧。
蒐采巨植,培治故基,筑一堂居其徒而为说法。
已乃营一大庖,东西相望,高深与堂称。
然后聚佛书,为高屋,建大藏楼匦两轮间,俾出而读之。
旧有佛殿,庳陋迫隘,栋楹桡败,涂塈颓落,始撤而大之。
以至法堂寝庐、方丈两庑、囷仓之属,皆次第修立。
高明硕大,丹漆相照,杰然视一州为丛林之冠,可谓盛矣!
世远道散,汝坟之妇人,江汉之游女,旷千百岁不可复见矣。
间有节妇孝女,卓然自拔于庸众人之中,高风绝尘,表见一时,而史官传载其事,以为天下后世之劝,盖亦几人而已。
普璿者,自童幼时,固已颖悟过人,一旦,辞亲而去,曰:「我不能以此身膏面作容姿,事说己者」。
遂弃家祝发,衣坏色衣,学出世间法,洁身厉行,饮水食蔬,自幼壮逮老如一日。
道俗尊向,自将相侯王、贤士大夫、大农富工、豪贾之家,瞻依作礼,金钱粟帛之施无虚日。
振饰蛊坏,故刹一新,青黄黼黻、魁奇伟丽之观,言者不能称也。
听法坐下率常数十百人,无嬉宕自佚者。
呜呼!
以妇人女子之势,无蚍蜉蚁子之援,独以铁心石肠茹荼齧雪,奋然发弘愿于百难之中,凿空造大,课无责有,积三十年之廑,无一念间断,而后能有所立如此!
虽一世智谋功名之士,亦以为难也。
余尝过谒,周览而叹曰:「随肘而回,石点头而应,不吾欺也」。
于是为记。
普璿,姓李氏钱塘人赐号清智大师云
绍兴二十二年岁次壬申,四月日,晋陵孙某记。
嗣汉三十六代天师简斋张真人墓志铭 宋末元初 · 刘辰翁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七六、《隐居通议》卷一六
昌意以来,号称神明之胄者,既无不历乱磨灭,独汉天师张氏祖讳良,以剑印传,如禹鼎,延至魏、晋、六朝、隋、唐、五季,逾久而著。
其承承至此,必亦有尤异,取信不惑者,然犹未至益人国也。
祥符,冠褐始召,崇、观符箓始盛,其时有虚靖先生,道始显。
穆陵赐号观妙先生可大甫,三十五代,其退潮拯旱犹信。
由是龙虎山宫观压东南,为福地第一。
化人之蒙袂四出者致方物,修士之赢粮访道者贾挚币,祈者谢者、不宁令者膝行而踵至,居如市,市如邑,儿童下走,顺风而呼,赝而售者滋富,至莫辨,于是用物宏矣。
乃三十六代天师宗演,起绍陵,讫德祐,且十年,方禁中奉秘祝,谨然不召。
至乙亥、丙子间,金陵已不守,信未下,然北使已先传张天师召,召且亟。
当是时,环江南之冰泮者无息壤,兹山独师是恃,而师不自保。
然未几时,而锡冠剑,陟师号,予护持,免徵发,掌教事,度诸品,若曰神仙子孙而不名。
由是宠光赫然,又前代盛时所未有。
由是士大夫有不能出者,贫无处者,阡陌之负耒往者,亲者故者,莫不挂冠易服,庇风雨寒暑,由是入其境者若华胥。
军行而狼顾者曰「天师之四履也」,催科而旦适者曰「天师之所抚存也」。
物之熙熙然者不惟不知陵谷,亦不知谁氏之子
如是者十又七年,而演道灵应冲和真人死,其君子曰:「是号简斋,真能者也」。
其弟子曰:「吾师度世解厄,非死也,殆天师复生」。
先是,相传其教三十六代厄,故一终一摄,不以闰居正,惧及也。
至师而遭讫箓之难,或谓道盈亦无所逃于数,然惟师以愚守智,惟师以俭致福,惟师以清静禦外物,故能涉乎边境而不祸,抟乎九万而不中道夭,而又能以馀力济世得名,又非特脱于其厄而已,乃至是始昌
若论其存亡绝续之际,有不可胜述者焉。
其从容,若不得已而应;
其寡默,善为上而不争。
或曰,天师非世人也,盖必有出乎人间耳目之表者,独恨不尽知耳。
闻其初至北也,不敢挟剑以行,及其呼剑而剑至。
又云,北有二虎,抚之,「汝吾左、汝吾右」,皆靡然如命。
凡流俗好怪,所传闻皆若此,皆如说东方朔者,非实也,亦非道也,道在平易,即简斋者是已。
吾方以其为近道,而彼欲以小夫曲说神之,以此胜魔,非魔道邪?
然吾闻山中人言,其将逝也,亦不能无小异。
最后北行之日,所居面里所山崩,辛卯得白兔,然不死,此其可信者。
其三代见世系,其子孙见碑阴。
淳祐甲辰,死至元辛卯,葬里之澥田,实己亥九月癸酉
天师与棣,赐号体元宏道广教真人,是为三十七代。
观妙先生铭,吾师庐山相国老笔也。
天师能不远介其徒以属我曰:「斯文托再世矣」。
以吾从古心之后,为有愧也,乃依楚歌为辞以系之。
辞曰:
山龙衣兮翠黄,英琼瑶兮五梁
俨归奏兮玉皇,我祖兮抚我大荒。
途迷兮屏翳骖左,指穷于薪兮不穷于火。
阳平兮赐履于讴,于讴兮山中之子。
风枝号兮,老龙吉死。
我祖兮在天,览揆锡兮兹兹千,重斯文兮以传。
杭州千顷众请净智大师住持开讲疏 北宋 · 释遵式
 出处:全宋文卷二○四、《天竺别集》卷下
教将东被,先寄其人。
罗什以译梵成华,使言如佛口;
智者乃约经敷义,以理尽佛心。
一家之八教既扬,二京之百氏息唱。
邈哉大化,自此而彰。
微言在兹,诚由善继
圆照大师祖承哲匠,仪范真从,惟岁敷扬,待人嗣续。
逮乎比首之夕,薳有东壁之照。
神足智公大师幼从落䰂,长自发蒙。
孔鲤虽无于异闻,颜子素称于好学。
事多默识,义出生知。
加以碧云暮入之声诗,䌽笔梦传于丽藻,宜荷乃师之寄,广来求我之蒙。
方今王道平平,淳风荡荡,荐扬大教,用祝丕图。
谨疏。
周礼义 其五 百工饬化八材 北宋 · 黄裳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二五一、《演山集》卷三九
攻金之工七,攻木之工七,攻皮之工五,设色之工五,刮摩之工五,抟埴之工二,以夫五材而加皮玉设色,其为八材也欤!
修饬以力谓之饬,形移其形之谓化。
饬木而化之,其载物也则为轮舆,其济物也则为舟楫,其敌物也则为弓庐之属。
饬金而移易之,以容则为鼎量,以断则为剑削,以鸣则为钟磬之属。
饬皮而移易之,则为函韗之属;
饬土而移易之,则为甗甒之属;
饬玉而移易之,则为圭璧磬佩之属;
饬色而移易之,则为画缋纁缁之属。
水火之材饬而化之,运用六物者也。
九职以任百工,故其言详;
六职言其所以为百工者,故举五材而已。
六职之序,王公出法以赐百工者也,士大夫行法以督百工者也,商旅阜通以资百工者也,农夫播植以养百工者也,嫔妃化治以成百工者也。
是故百工之序在其中焉。
相高下,视肥硗,序五种,君子不如农人;
相美恶,辨贵贱,君子不如贾人;
陈绳墨,设规矩,便备用,君子不如工人;
以义理财,以知创物,则未有如君子者。
是故王公士大夫之序在其上焉。
天下之民,无致养之物,无以为生;
无致用之物,无以为利。
财成天地之道,辅相天地之宜,王之务也,太宰道佐王者也。
五谷有本而已,太宰任农,辅之以生;
草木有生而已,太宰任圃,辅之以育;
山泽之材有生而已,太宰任虞,辅之以作;
鸟兽有能相育而已,太宰任薮,辅之以养;
蕃八材,有为民器之资而已,太宰任工,辅之以饬。
化五行之气,为象而有五辰,为器而有五材,为德而有五性。
五材之有为器之资,为器之理,盖已久矣。
必有智者为之创物,巧者为之述事,然后五材之用著焉,而百工不能上达者也。
苟非智者为之出道而观象,降象而观器,然后制其象器而用之,备物致用,立成器以为天下利,以象寓意,以器藏礼,则虽百工之巧,安所用哉!
伏羲之网罟,神农之耒耜,黄帝、尧、舜之舟楫、杵臼、弧矢,以济万民,以威天下。
耒耜、网罟、弧矢、杵臼,有取于卦象而为之,自非遗数不能极数,忘象不能定象。
忘象、遗数独寄万物之表,然后观象以设卦,尚象以创物。
则夫网罟之类,自非圣人,岂能制哉!
其铄金也,有之以为利;
其凝土也,无之以为用。
一器之微,为之内者,天理至深,眷意至圆;
为之外者,其分足以严天下之守,其制足以便天下之用。
是知日造而不知之者,百工也;
日用而不知之者。
百工之务,窥理所在,则能审曲;
正体所向,则能面势。
圜者中规,方者中矩,立者中县,衡者中水,直者如生,继者如附,此其巧也。
其为弓也,辨其安危之人;
其为轮也,辨其高下之地;
其为函也,辨其丰约之体;
其为钟也,辨其小大之量;
其为兵也,辨其攻守之国,此其知也。
若夫仰以观象于天,俯以观法于地,旁以观万物而有作焉,则非百工所与者也。
先王之世,或为淫巧以荡上心者禁,或为奇技奇器以惑下志者杀。
故其百工知述智者之事,知守智者之法,饬化八材,兴事造业,以贡于上而已。
然则六职之序,百工得与王公士大夫相为用于天下,盖无愧焉。
云盖智和尚设粥疏1115年5月3日 北宋 · 释惠洪
 出处:全宋文卷三○三二、《石门文字禅》卷二八 创作地点: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石门寺
今晨香粥,普告大众。
圆明体上,离见离情;
安立谛中,有恩有义。
智和尚三月七日,现全身于云盖;
甘露灭五月三日,提纲要于石门
佛法现前,恩义俱报。
冯景水陆院理会地土事诏元祐元年七月庚辰 北宋 · 宋哲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二二八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三八三
近闻冯景水陆院守智理会地土,是本人故父德诚于熙宁年中献此地土与秦晋国夫人作功德院,闻德诚亦曾受却银帛,其事理曲直显然。
自今后如冯景更有词状,尚书刑部不得承接。